林孝謙:《一周的朋友》是蘇打水
林孝謙
中國臺灣導演林孝謙擅長以青春愛情電影來觸碰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療愈世間的殘酷無常,他執(zhí)導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曾經讓人淚流滿面。6月18日,林孝謙導演的新作《一周的朋友》在大陸上映。
林孝謙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笑稱,這是他執(zhí)導的第一部穿校服的青春片,自己都覺得很“震撼"。林導希望將這部電影作為一個畢業(yè)季的禮物,送給青年學子們,“影片中有一句臺詞是‘不管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就可以’,這句話對于當下來說很重要,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不是透過這部影片去教育別人,而是分享青春的共同回憶”
電影《一周的朋友》根據葉月抹茶的同名日本漫畫改編,由林孝謙執(zhí)導、呂安弦編劇,趙今麥、林一、沈月、汪佳輝等人出演,講述了林湘之對于周遭朋友的記憶“只能維持短短一周”,她也因此變得孤僻,而轉學生徐又樹發(fā)現了這個秘密后,仍然心甘情愿一次次地和她交朋友,兩人決心一起面對過去,找尋記憶的真相,救贖彼此的未來……
林孝謙透露,《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大陸上映之前,新經典影業(yè)便把《一周的朋友》的故事拿給他看,他一下就喜歡上了,“這個故事非常清新和干凈,讓我有一種回到年輕時初戀的感覺”,再加上能夠與頗有默契的制片人劉蔚然在十年后再度合作,林孝謙因此欣然應允。
林孝謙在高中時有很多一起學習和玩耍的小伙伴,他相信“年少時期所遇到的朋友會是一輩子的朋友”,《一周的朋友》就是講述這樣純粹的友誼。當然,青春期一定也伴隨懵懵懂懂的愛情,所以,林孝謙透露,電影中用了四個角色互相體會和驗證青春時期的微妙情緒與情感,釋放對于友情的理解、對青春的回憶。
青春片一直以來頗有人氣,然而卻免不了幼稚和架空生活的詬病,而這部漫改作品,更有大量真實的細節(jié)需要去填充。林孝謙透露,這部影片在拍攝時做了很多“田野調查”,在拍攝地成都的學校中去體驗生活,直擊了大陸學生的學習情景,他也深深地被觸動,“我去高三學生的教室,看到書摞起來那么高,而且他們沒有休息的時間,有的住校生在特殊假日才能夠回去,要拿一個巨大的行李箱,把所有東西都沉重地拖回家。”
盡管林孝謙是被保送上的臺灣交通大學外文系,但是他對于學生時代的壓力和快樂也同樣敏感而深刻,在這部影片中,林孝謙是一種分享的心態(tài),“我不是要透過這部影片去教育別人,而是分享我們青春的共同回憶,‘尋找共情’是讓影片接地氣的最好方法,比如說,在高中的時候,你的心為一個人跳動的那個感覺,你只要把這個感覺抓住,不論你在哪個地方,都是普世的價值,引發(fā)共鳴。”
林孝謙當然也會把自己高中時的美好記憶融入影片,他告訴記者:“我在高雄讀書時,大家會聚集到一起去上晚自習,還會跑去一個秘密基地玩。其實這個秘密基地并不豪華,是一個很破落的地方,但是,我們會盡心布置這個屬于自己的小空間,很珍惜。在臺灣高考時,父母送的不多,都是朋友之間去陪伴,所以,在高考的那一天,我也陪我同學去的考場,這部影片中也會出現一幕他們高考結束之后的那種相處,都是我的回憶。”
此外,影片中的校服、護眼操、英文聽力練習題、高考結束時學生涌動的真實背景也會把觀眾迅速拉入校園的時空氛圍。林孝謙很看重“校服”的元素,“我之前拍的青春愛情電影的確很多,但是,很多是大學或者初入社會時的一小段浪漫青春,這部影片則是真正第一次穿上了校服的青春,氣質完全不一樣了。我離開校園20年,一下子那么清晰地回到了校園的氛圍感中,我也很震撼,對于校服應該是怎樣的,我們做了很多調研和設計,希望勾起觀眾的久遠記憶,令人們瞬間穿越,回到學生時代。”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威士忌,《一周的朋友》是蘇打水”
對于林孝謙來說,《一周的朋友》作為一部校園青春片,反而比青春愛情電影更難拍,在情感的把握上需要更加嚴謹。此外,為了豐富劇情,他在拍攝中上了很多難度。
林孝謙透露,影片的一個挑戰(zhàn)是在技術層面,有大量的水下戲份,“我們在攝影棚里拍了七天的水下戲份,這是我以前沒有操作過的。每個演員在水下就算憋氣游,最多也就一分鐘,我們水下的戲大概將近五分鐘,非常難拍,我們在攝影棚拍了五天,在真正的湖拍了兩天。演員林一都快崩潰了,他很敬業(yè),但水太冷了,冬天的成都也是零下的溫度,林一拍完差點休克,在室溫中緩了45分鐘才緩過來。”
在敘事手法上,《一周的朋友》在翻拍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見解,“在日本漫畫中,這是一個非常單純的故事,男主角熱烈地追求女生,但這與國內常見的民情不同。 所以我在這一點上做了很大的調動,在女主角‘失憶’上做文章,創(chuàng)造一種翻轉的可能,這就跟日本漫畫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為了避免‘魔改’傷害粉絲,我們也跟原作者進行了交流,把腳本全部翻成日文與她溝通,她同意了以后,我們才往下拍。”影片中,林孝謙還引入了魚只有七秒記憶的概念,“魚在各種顏色的水中游走,很夢幻,讓人感覺不真實,這一切都是林湘之的幻想嗎?反正有妙不可言的邏輯在里面,觀眾可以去感受一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為2018年度的催淚神片,此次,觀眾也是對于林孝謙的新作倍感期待,這是否會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作壓力?林孝謙表示,自己的心態(tài)是放松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受眾更廣一點,男女主人公的年齡更大,劇情中有生離死別的強烈核心,所以,它是一杯威士忌?!兑恢艿呐笥选穭t是冒著一點點清爽氣泡的蘇打水,高中生朋友們夏天喝了之后會很開心,然后去讀大學的時候,會從中獲得一些鼓勵與勇氣。就像《藍色大門》一樣,它可能不是一個好萊塢特效大片,但它的溫暖會讓小朋友們樂觀地面對這個世界,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一定會越來越好啊,這是送給他們的一個畢業(yè)季的禮物。”
“希望他們是真正變成朋友,不是去演朋友”
《一周的朋友》呈現金色年華的美好光暈,演員很出彩,讓林孝謙連連稱贊,“我真的要夸一下幾位演員,尤其是林一和趙今麥,他們非常敬業(yè)。”
林孝謙透露,林一是第一次觸電大銀幕,經過試戲后,林孝謙決定用他,影片中有大量的水下戲份,林一和趙今麥都專門去練習游泳,“他們完成得很好,很真實,有一場戲是在湖泊中拍攝的,趙今麥要扒著船喊救命,那個水深足有二十幾米,因為怕穿幫,所以,救援和輔助的工作人員都在三米外,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人在她身邊保護,她得自己扒著船,心理素質非常強大。”
林孝謙笑稱,沒想到這次劇組招進趙今麥這位學霸,“影片拍攝時,有很多考試的場面,沒想到趙今麥真的會解那些數學題,會畫輔助線,還能教別人,她太厲害了。”
幾位年輕演員之間的默契度很重要,林孝謙希望他們是真正變成朋友,不是去演朋友,“林一和趙今麥之間已經是二度合作了,所以是相熟的,而跟沈月、汪佳輝,他們也很快能玩到一起,我們在開拍前一周,安排他們一起打羽毛球、騎單車、玩游戲,然后他們就熟起來,變成了很好的朋友,拍攝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抓拍他們在一起的瞬間,那樣他們的互動就很真實,而且在劇組的時候,還正好趕上了沈月的生日,大家也一起幫她慶生,很溫馨。”
“《一周的朋友》大概是自己最后一部青春片”
林孝謙的作品中,總是用療愈的溫暖去包裹著殘酷現實,對于這個風格,他表示,自己最初進入電影這個行當時,內心便是有所承諾的。
林孝謙的哥哥身體不好,母親一直希望林孝謙能夠在大學畢業(yè)后做一名收入穩(wěn)定的英文老師,這樣就可以照顧哥哥,“尤其當時臺灣的電影環(huán)境,在《海角七號》沒有出來之前,電影是很沒落的,你要從事影視行業(yè),可能意味著要賣掉你的房子,甚至傾家蕩產。所以,當我要踏入這一行時,媽媽就特別擔心,如果我因為拍電影連家里的房子都沒了,那我哥哥怎么辦?但是,因為我還是很喜歡電影,而且我覺得,我照顧哥哥是一個人的事情,但如果通過電影傳遞一些好的觀念,我是可以照顧很多很多人的。”
于是,療愈與安慰就成為林孝謙拍電影時信守的一個承諾,也是他對于自己電影態(tài)度的要求。林孝謙在美國拍攝的第一部短片《自由大道》講述了一個智能障礙的女兒帶著母親流浪的感人故事,由此被業(yè)界青睞,開啟了導演生涯。此次《一周的朋友》也是希望能夠幫助學子去面對人生中的彷徨與無助,盡情地享受他們的18歲。
目前,林孝謙的工作重心都在大陸,他感慨自己很幸運,“大概是老天眷顧,我一直能夠有機會拍電影,家人就不用擔心我。”
說起青春愛情片在今年市場的冰點狀態(tài)下屢建奇功,林孝謙則笑稱:“大概是小朋友們比較有勇氣在疫情中走進電影院吧,可能是大家也悶壞了,有出來娛樂、約會的剛需。”
林孝謙認為,青春片的目標觀眾雖然只占觀影群體的6%至10%,但鎖定性很強,“這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你的目標觀眾很清晰,如果他們喜歡,他們會很熱情地支持你。”不過,林孝謙表示,《一周的朋友》大概是自己最后一部青春片了,“好像超過四十歲再回來拍青春片,我怕靠近不了他們,那些臺詞、互動、細節(jié)都是他們的世界自然生發(fā)出來的,我怕自己已經脫離得太多了,怕失去一些創(chuàng)作的初心。”
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tǒng)籌/劉江華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