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哥“虛名”下 是馬京京的十年如一日
馬京京 寫真
迷茫之后,“虛名”下的不喜不悲
演員馬京京,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2003年出演首部電影《答案在風中》,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演繹事業(yè)。此后的幾年,先后出演了《霍元甲》、《鏢行天下前傳》、《赤壁》等電影,一直不溫不火,雖然在業(yè)內(nèi)小有名氣,但馬京京還是頂著一張十足的“路人臉”,走在大街上,能認出他是個演員的人寥寥無幾。轉(zhuǎn)折是在2011年,一部電視劇《抗日奇?zhèn)b》橫空出世,自此定義了抗日神劇的“標準”,也火了馬京京,將“手撕哥”的大名扣在了他頭上,在這之后,各種惡搞視頻圖片鋪天蓋地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走在大街上的馬京京經(jīng)常會被路人認出,“誒誒,那不是手撕日本鬼子的演員嗎?”“那是手撕哥!”......盡管,還是不知道他名字。
突然的“聲名大噪”,把最開始的馬京京砸了個懵,那時候的他,最多的感受就是迷茫,也有點不敢再繼續(xù)演下去,要知道在那兩年,“手撕鬼子”所攜的惡意遠不如今天來的包容。所幸,健壯的身體也容納了一顆強大的心臟,當把一切都想明白之后,馬京京迅速調(diào)整好了心態(tài),沒有憤怒、沒有氣餒,也更加不會有驕傲,就這樣,他用不喜不悲的心堅定地走了下去。事實證明,馬京京的路,走得很穩(wěn),之后的所有作品,除了演技的日益純熟,他的心態(tài)也越發(fā)堅定平穩(wěn)。依稀記得那兩年,熟人問他怎么看“手撕哥”的稱呼,他說的最多的就是:“嗨,我就是個演員,導演讓我怎么演我就得怎么演,我應該操心的事就是怎么干好自己該干的,怎么對得起拿的每一分錢,別的事瞎操心沒用。”
為了事業(y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自幼受到父輩的熏陶,再加上從小就感覺施瓦星格、史泰龍這樣的人很MAN很有男人味兒,所以馬京京非常重視身體的鍛煉,從兒時的體育運動,再到大學時期開始的器械健身,日復一日從未懈怠。185CM的身高、長寬等量的肌肉既視感再加上出眾的演技,讓馬京京擁有了大量猛男的作品角色。縱觀03年至今,馬京京幾十部作品中,大部分角色都有“武力逆天、剛槍不慫”的登場屬性,除了要滿足最低標準的“1打10”之外,也要將人物角色刻畫得豐滿立體,俗話說就是“接地氣兒”,在影視行業(yè)內(nèi)部,馬京京塑造出來的“有血有肉型硬漢”也是一直被認可著。對此心知肚明的馬京京,格外珍惜每一個角色,除了不斷打磨自己的演技,對于自己的健身要求也越發(fā)嚴格起來,除了作為臺前演員要給觀眾樹立正能量的身體素質(zhì)外,也多了一份自己的“私心”:我的體型我的肌肉,是這個行業(yè)“稀缺”的,必須保持。因此,苦行僧馬京京的健身之路,已經(jīng)走了十多年,很累也很辛苦,但是很穩(wěn)。
次數(shù)保持不變,時間逐年遞增,這兩年已經(jīng)增長到每周5次以上、每次平均2.5小時有時甚至超過3小時的高強度健身,這是馬京京的基礎要求,而他這十多年也是一直這樣堅持的,不管是不是在劇組拍攝。小編作為吃瓜群眾,很難想象自己每周超過10個小時以上時間去面對枯燥的器械出一身臭汗是怎樣的生活,也很難想象經(jīng)常拍攝大夜的馬京京是怎么擠出這么多的健身時間,因為工作需要各地轉(zhuǎn)場拍攝,不夸張的說,中國幾個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周邊最好的私人健身房在哪,他心里門兒清。
“高蛋白低熱量”是馬京京的飲食之道,相比于我們的哪個好吃,馬京京堅守的是哪個能吃,面對食物快速計算蛋白和熱量已經(jīng)成為“生存”本能。通常“高熱量”的聚會他是不敢去的,能推就推,推不了的應酬一般都是煎熬:酒是不喝的,不會喝也不能喝,別人吃油膩膩香噴噴的紅肉,他吃清湯寡水沒甚滋味的白肉,饞的受不了了就講段子分散注意力,酒局時間又很長,通常一個局下來馬京京都是口干舌燥,很讓人心疼。一頓兩頓沒事,一天兩天也沒事,頓頓如此年年如此,我想讓他能堅持下來的,唯有心中的信念。
馬京京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