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刻人生課,柏林大獎紀錄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歡喜首映獨播上線
-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 類型:音樂 生活 歷史
- 主演:迪特·巴赫曼
2022年9月9日,正值開學季,又適逢教師節(jié)與中秋節(jié)“雙節(jié)”來臨之際,高分教育神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在歡喜傳媒旗下的流媒體播放平臺“歡喜首映”獨播上線。有人說,觀看這部紀錄片,可以重拾對人性的信念。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是愛爾蘭詩人葉芝最知名的教育格言之一。無論中外,教育一直是人們注目的焦點話題。然而在第7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上,已經被“講了”無數次的教育題材卻突然爆出黑馬:觀眾爭先恐后地涌入影院,就為一睹這部時長超三小時的紀錄電影。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一個不起眼的德國小城里,一位臨近退休的老教師和他的學生們的故事。它評分之高,可與《偶然與想象》《引見》等電影爭鋒。它最終獲得第7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評審團獎,在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觀眾兩次為該片鼓掌。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相信看過《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后,每位觀眾都能從巴赫曼“反常規(guī)”的教育中,找到點燃內心的“那把火”。
巴赫曼的搖滾教室,學生們的快樂游戲場
德國中部,坐落著小城施塔特阿倫多夫。小城原本默默無聞,1933年后,納粹在這里興建兩座大型炸藥廠,吸收了來自二十個國家的勞工。至今,戰(zhàn)爭的余波依然籠罩小城。這里七成的居民有移民背景,如何在這座城中找到文化認同和接納感,成為他們永久的難題。
在小城的某所小學中,臨近退休的老教師巴赫曼負責畢業(yè)班的教學。班里的孩子們不多,卻來自土耳其、保加利亞等12個國家。按照德國的升學制度,這些孩子即將被分向不同的中學?!栋秃章壬退膶W生》記錄的就是巴赫曼與這群處在升學分岔口的學生們的故事。
三個多小時的時長對于觀眾來說是挑戰(zhàn),然而這位與傳統(tǒng)教育“叫板”的老師巴赫曼,卻用自己的課堂,讓紀錄片具備電影的質感。這群畢業(yè)班的小學生在教室組樂團,在戶外做雕塑。老師的角色是引導,巴赫曼不會用自己的標準告訴學生對與錯,而是啟迪學生思考,告訴他們行為背后的意義。
課堂上,學生們討論的話題十分多元,他們談各自的文化背景,也聊音樂,分享各自對愛情的看法。學生們也會發(fā)生矛盾,比如片中有一幕,語言成績差的學生被巴赫曼允許重新考試,學生杰米抗議,認為這樣并不公平。
巴赫曼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這些孩子們考差并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因為他們才來德國不久。身為一個班集體,孩子們應該學會團結。之后,巴赫曼邀請其他學生分享他們因為不會德語被歧視的經歷。這樣的解釋會占用課堂大量時間,但卻能讓這群孩子擁有同理心。
影片中有許多巴赫曼和學生合奏的場景,如果語言還不熟悉,巴赫曼就鼓勵他們用音節(jié)唱出來。他挑選的歌對孩子們來說“十分前衛(wèi)”,既有鮑勃·迪倫著名的反戰(zhàn)歌曲《敲響天堂之門》,也有經典情歌《當一首歌》。
巴赫曼做過最溫柔的事情,是他并沒有用成人世界的方式,粗暴地將學生分成好與壞兩類。對于孩子們暴露出來的缺點,他加以開導,并非壓制。即使是最羞赧的孩子,也會在他的鼓勵中逐漸找到自己的位置。
導演瑪利亞·施佩特在拍攝中驚奇地發(fā)現(xiàn),巴赫曼班級里的孩子會表示自己愛這個班級。在紀錄片中,也會穿插著孩子們對巴赫曼先生的“表白”。巴赫曼由衷地愛著自己的學生,他曾明確對學生說,打分對他來說是件很難的事情,看完巴赫曼的課堂,觀眾們會感嘆,原來教育的烏托邦,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依然存在。
溫情佳作斬獲無數大獎,教育亦可成為英雄主義
在歐洲移民潮與難民危機愈發(fā)嚴重的當下,《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們》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教育佳作,也是一部聚焦移民生活、德國二戰(zhàn)史的紀實作品。這部作品是“柏林學派”女導演瑪利亞·施佩特的一次“無心插柳”,她最早想拍攝小城,而后是學校里早戀的故事,一開始沒想拍巴赫曼。
巴赫曼是導演施佩特的一位老朋友,他早年是個“藝術家”,而后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搬到了德國中部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城。每每提到他任職的學校,巴赫曼就說個沒完沒了,這件事勾起了導演的好奇心。等來到學校后,施佩特為學校表現(xiàn)出的多樣性所震驚,她覺得,這部紀錄片不拍不行了。
巴赫曼把自己半路出家做老師的經歷描述為“生活所迫”。他一開始學的是社會學,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就轉到了師范。巴赫曼一度覺得自己會被學校趕出去,也曾打算在四十多歲時辭職。
“當你意識到,你沒辦法培養(yǎng)出多優(yōu)秀的學生,而是總在想辦法壓住學生,不讓他們騎到你頭上來。我不想成為那樣的老師”。意識到這點,他把管教學生的部分壓縮到整體工作的10%,剩下的都是“比較有意義的事”。
在一所滿是移民的小城學校中,教師的作用是有限的,教育資源也是不均的。巴赫曼這樣“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實際也是平衡教育資源,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當然,巴赫曼并非圣人,他也曾與學校、同事發(fā)生分歧。在紀錄片中,巴赫曼曾談到是不是應該多逼迫學生多學一點,但每每想到這件事,他就十分痛苦,因為他站在了學生的對立面,而作為教育者的他最明白,填鴨教育是沒有意義的。
紀錄片上映后,巴赫曼對學生們的一段畢業(yè)寄語廣為流傳:“成績只是簡單粗暴的評價,不代表什么……這不能代表真實的你,你們和上面說的完全不一樣。只是記錄了數學和英語之類不重要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你們都是很棒的孩子和年輕人”。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不僅在評分網站爛番茄上獲得了100%的影評人好評,還獲得第7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評審團獎,當年德國最高電影獎勞拉獎的最佳紀錄片獎,當年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火鳥大獎的紀錄片金獎,第34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等。
教育也可以擁有英雄主義的氣概,《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已在歡喜首映獨播上線。中秋假期,無廣流媒體平臺“歡喜首映”還有諸多海內外影視佳作等你來看,如國產佳作《奪冠》《一秒鐘》《溫暖的抱抱》《瘋狂的外星人》《風犬少年的天空》等,在各大國際電影節(jié)獲獎的海外電影《來日方長》《定制男友》《無主之作》以及劇集《萬物生靈》《煉獄》(Time)等。歡喜首映已覆蓋PC、移動、電視三大終端,總下載次數超過3800萬,累積付費用戶超過1100萬。
歡喜首映是歡喜傳媒旗下的流媒體播放平臺,歡喜傳媒作為一家創(chuàng)新性影視內容投資、制作及流媒體播放平臺公司,一直秉持“內容+渠道”深度融合的發(fā)展策略。
集團堅持“內容為王”核心戰(zhàn)略,致力透過與優(yōu)秀導演及專業(yè)創(chuàng)作團隊深耕優(yōu)質多元化的影視作品,據公告,歡喜傳媒目前已拍攝完畢多部頭部電影,黃渤主演的電影《學爸》,暫定于今年下半年在院線上映。寧浩執(zhí)導,劉德華主演的《紅毯先生》;張藝謀執(zhí)導,易烊千璽、沈騰、岳云鵬、張譯、雷佳音主演的《滿江紅》;陳可辛執(zhí)導,胡歌、Vincent Cassel及郝蕾等主演的《獨自·上場》;陳大明執(zhí)導,張涵予主演的《無所畏懼》;顧長衛(wèi)執(zhí)導,葛優(yōu)及王俊凱主演的《刺猬》;王小帥監(jiān)制的《上山》;李陽執(zhí)導,張若昀及鐘楚曦主演的《從21世紀安全撤離》;張國立執(zhí)導及編劇,周冬雨主演的《朝云暮雨》等重量級影片也陸續(xù)將在2022下半年或2023年上映。
此外,歡喜傳媒正在與斑馬智行及多家車企品牌展開合作,積極入局車載屏視頻娛樂行業(yè),共創(chuàng)“第三生活空間”里的新消費場景,還將繼續(xù)加強與嗶哩嗶哩、芒果TV、貓眼娛樂及中國移動等戰(zhàn)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持續(xù)推動旗下「歡喜首映」的用戶發(fā)展,繼續(xù)完善戰(zhàn)略布局,進一步鞏固并擴大集團的競爭優(yōu)勢,平臺價值也有望加速釋放。
評論
- 評論加載中...